武俠的一半是女人:兼與西方“準武俠小說”比較
講座圓滿結束
2022年2月22日(星期二)下午2:30我校名譽校長,原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區鉷教授在博學樓106會議廳,為我校教師開展了題為“武俠的一半是女人:兼與西方‘準武俠小說’比較”的專題講座。
講座由教務處長李亮主持,他為會場師生介紹了區鉷教授:英語語言文學專家,1988年在中山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獲博士學位,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英語語言文學博士,1994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。歷任第十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山大學英美語言文學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山大學外語學院英詩研究所所長、廣東省外國文學學會會長?,F任全國英語詩歌研究會會長、廣東省外國文學學會榮譽會長、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史學院副院長。
講座一開始老師們就被這個題目吸引了,第一次聽武俠、女人這樣的講座,加上區教授幽默詼諧的講解更是一下子揪住了老師們的心,不少老師拿起手機拍照,記錄這個新鮮而又開心的時刻和區教授特別的講解。
講座上,區教授時不時的“憨乎乎,天照顧”、“窮文富武”、“類似電冰箱的床,又不耗電”、“女性社團的領袖”這些通俗易懂、貼近生活的語言,深入淺出的講了幾部金庸的小說在西方人眼中的看法。說明了文化背景不同,看問題、看東西的角度不同。
接下來,區教授講中國人眼中的武俠:“有武有俠才算武俠”,引用了韓非子、司馬遷、金庸三人筆下描述講何為“俠”,進而講了“俠”的品行軌范。區教授從武俠小說的開端唐人傳奇中《虬髯客傳》,到明代白話武俠小說、清代俠義公案小說,再到民國以來的舊派武俠小說、港臺新派武俠小說,穿插著作者的介紹,將武俠小說的發展娓娓道來。
圖為區教授講民國以來的舊派武俠小說
圖為區教授講港臺新派武俠小說
圖為區教授講西方“準武俠小說”
圖為區教授講西方的“騎士”與中國的“俠”的不同之處
《吳越春秋·勾踐陰謀列傳》越女的故事將講座帶入了高潮,又從武俠小說中的女俠形象闡述了為什么說武俠的一半是女人。
圖為區教授講解武俠的一半是女人
最后,講座在區教授“緊撈疙瘩慢撈條”這樣有趣的語言中進入尾聲,引申了做學問、做研究的方法后,講座在老師們熱烈的掌聲中落幕。
本次講座,老師們受益匪淺,思想上對武俠小說有了全新的認識,對中國文學有了全新的認識,對俗事雅談、雅事俗談也有了理解,這些理解和思維為我們做教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。